2016-12-19 11:34:19
尽管在业界声名鹊起,但三多堂的财富并没有随着《大国崛起》而崛起。
《20年,20人》《晋商》《唐之韵》《汉字五千年》《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这一系列知名纪录片均出自纪录片第一股——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多堂”)。2006年,一部《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该片每套60元的正版碟售出了40万套。2010年8月,《公司的力量》再次刷新收视纪录,该片DVD当时在当当网连续数周蝉联影视畅销榜第一名。
与光线传媒同期成立的三多堂,如今已不能“望其项背”,“只能用我们创造过有价值的作品来安慰自己”,三多堂董事长高晓蒙笑言。三多堂的纪录片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自然、体育等多个领域,很多纪录片都带有视频智库的概念,如《汉字五千年》这部片子让人们意识到,汉字是华人文化割不断的纽带,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多堂也在思索纪录片的商业模式,之前他们只是一家单一的纪录片内容提供商:以电视台为主的客户确定主题、进行投资,三多堂负责内容制作,然后将完片交回客户播出和发行,片子的全部版权跟他们无关,发行收益自然也与公司无关,公司的回报只有投资方提供的纪录片制作经费。
因此,大批国内纪录片制作公司一直以来依附于各家电视台存活。而在国外,像Discovery这样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内容提供商,仅靠一个策划案就能通过预售版权回笼资金。同时,与电影等影视作品相比,国内纪录片的产业链很短,其衍生产品仅有图书、音像制品,丰富衍生品开发、完善纪录片产业链条迫在眉睫。
2009年,中央电视台立项制作《公司的力量》时,三多堂获得了一个可以介入投资的机会。同时,他们也开辟了新媒体渠道,腾讯以每集两万余元的价格购买到片源,新浪也以价值数百万元的广告置换了《公司的力量》免费播映权。此外,爱奇艺、土豆、优酷也以每集万余元价格成功购得。纪录片终于开拓出新的营销渠道。
大型企业和投资机构涌入
“当各种资源愿意关注你、嫁接你时,说明市场的水要开了,在将开未开时,是投资介入的最好时节,也是行业出现根本性变化的时刻?!备呦伤?。
虽然纪录片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不大,盈利模式也不清晰,但这个行业一直在逆势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很快。高晓蒙相信,影视行业下一个崛起的板块就是纪录片?!渡嗉馍系闹泄氛饫嘞窒蠹都吐计某鱿郑苍嚼丛饺靡到缈吹搅思吐计桃祷南M涂赡苄?。
《舌尖上的中国》综合收益达几亿元,并将纪录片产业链从传统的广告、音像、图书等扩展到电商销售、电影等领域,甚至拉动了相关行业的股票价格。该片产业链条的综合影响力甚至超过很多综艺节目,证明了纪录片的市场价值和变现能力。
过去,投资纪录片的主体一般为电视台或政府机构,但现在,大型企业、新媒体、投资机构、地产商等都纷纷进入纪录片行业,这两年,大型企业投资纪录片已经形成一股风气。“在纪录片盈利模式不清晰时进入,投资者其实不图收回多少成本,而是要产生社会影响。而且,大部分投资者都不是谋一域,而是谋全局,借纪录片讲某个行业的历史或某种理念?!备呦伤?。
纪录片爆款产品越来越多,也让纪录片的投资越来越多元化?!跋衷诩吐计厶成暇?梢钥吹饺?、投资机构、公关公司、地产公司的身影?!痹诟呦煽蠢?,投资纪录片的企业都蕴含着“我是行业老大”的潜台词,中海油、中石油、中信证券、奔驰、奥迪、LV、海航等都纷纷进入纪录片行业?!凹偃缰泄荒暧?0家大型企业、每家投资2000万元来做纪录片,那每年就是40亿元的投入。如果每个企业或单位都拍一部纪录片,那么,纪录片的市场体量可能比电视剧、综艺节目的市场体量都要大?!备呦稍ぜ啤?/span>
在电视节目交易市场上,过去主要是交易电视剧,纪录片一直处在进不去门的边缘化阶段,但在2016年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纪录片论坛成为交易会上最火爆的论坛。
未来,三多堂也将定位调整为做中国最好的非虚构视频内容提供商,并将在纪录片、纪实性栏目、纪录电影、宣传片、伴随式纪录片等领域发力。
院线化尝试能否成为黑马
除了大型企业赞助、冠名,投资机构涌入,纪录片企业也在商业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如纪录片的院线化尝试,但目前国内还没有特别成功的院线化案例。
三多堂首次试水投资的纪录电影《我就是我》上映后,票房仅有670万元。萧寒、梁君健执导的《喜马拉雅的天梯》拍摄制作历时4年,将镜头对准一群西藏的登山向导,记录了珠峰北坡登顶的全过程。尽管拍摄过程艰苦卓绝,但票房只有1153万元?!渡嗉馍系闹泄繁话嵘洗笠恢?,上映4天票房仅159万元。此前,范立欣导演的《归途列车》获得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但其票房仅有4万多元。高晓蒙感慨:“隔行如隔山,电影市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残酷。但院线化这条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它的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span>
不过,在中国不景气的纪录片电影,在韩国则出现过奇迹:2014年,韩国纪录电影《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获得2亿多元票房。2009年上映的韩国纪录电影《牛铃之声》获得第十三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实录电影部门最优秀作品奖,在韩国创下1.2亿元高额票房。
高晓蒙感到了敲门声的临近。“今年电影大盘已经跑不动了,因为泡沫太大,纪录片将成为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span>
此外,纪录片院线化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植,法国的商业院线规定,每年必须播出一定数量的艺术电影,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条艺术院线,也没有让商业影院定期播出艺术电影的规定。高晓蒙建议,相关部门能否对艺术电影院线予以扶植或推进?譬如,给予放映纪录电影的商业影院相关补贴,扶植市场发展。“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每年会有15天时间专门放映250场纪录电影,这15天里,所有电影院都在放纪录电影,观众有70%是当地民众,30%是专业观众。”同时,给予成长期的纪录片企业或行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让纪录片行业享受与动漫、高科技企业同样的待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prqw.c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